被動轉主動 發展更生動----我市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觀察
作者:三峽日報 更新時間:2019-04-23 09:09:58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雷鵬程
仲春時節,一江清水綠如藍。
享受著自然的饋贈,1至2月,納入省“水十條”地表水考核的9個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納入湖北省跨界斷面考核的7個斷面水質綜合達標率為100%;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45.6%。
聚焦經濟發展,農業增加值 47.7億元,增長3.6%;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8%;三產投資同比增長20.6%;稅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達到68%。
將環境指標與經濟指標相互疊加,昭示著宜昌不斷優化的經濟結構,也詮釋著在準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辨證關系中,宜昌由被動轉主動后,展現出生動的發展圖景。
探索創新,含新量升了
4月17日,湖北糧網發布消息,在湖北省貿易糧東北玉米銷售專場(第一場)中,存儲于宜昌白洋港的2018年產2萬噸東北玉米正式成交,成交價集中在每噸1920元至1940元之間。
這是宜昌交投正在探索的港口貿易+供應鏈金融模式。去年,該公司所屬三峽樞紐白洋港啟動多式聯運,打通了東北糧食經江海通道至宜昌白洋港,再轉鐵路至成都的北糧南運西進新通道。
“讓貨物在流經白洋港中創造更多價值,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宜昌建投集團所屬交投公司董事長殷俊說。
因此,白洋港利用港口優勢及糧食價格浮動的市場規則,與中糧集團合作,將在港口存儲期間的貿易糧,通過武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采取電子競價交易方式進行銷售,探索港口運營新模式。
宜昌交投的這次“試水”,也旨在推進三峽翻壩運輸體系建設中引導培育新產業、新經濟、新業態在宜發展。此前,該公司還啟動了商品車“水公水”翻壩轉運,充分挖掘物流產業潛能。
與物流業同步推進的,還有文化旅游產業。一季度,全市三產投資同比增長20.6%,旅游人數1826.7萬人次,增長14.8%;旅游收入184.6億元,增長14.6%;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99億元。
另外,其他業態也在加快發展。批發、住宿、餐飲、電商零售額同比分別提高13.9個、13.1個、7個、19.1個百分點。三峽保稅物流中心首季實現監管貨值3.1億元,增長83%。
質效并舉,含金量增了
4月16日,葛洲壩下的宜昌江畔,一艘長86米、寬14米、型深8.5米的油輪順利下水,激起層層浪花。
這是由宜昌達門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油輪DT3500,載重噸位3500噸,將出口坦桑尼亞桑給巴爾。
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達門船舶公司主要承接國外船舶建造訂單,進口船用配套設備及材料,年船舶建造能力達12萬載重噸。一季度,企業產銷兩旺,訂單已排至2020年底。
同一天,由廣汽傳祺宜昌工廠生產的第一款轎車——全新一代GA6在上海國際車展亮相,“宜昌造”汽車將走進千家萬戶。
這些不斷走上國際、國內市場的“宜昌造”,不僅顯示著宜昌制造業蓬勃發展的勢頭,也提升著宜昌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去年,宜昌立足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出產業發展第一、產業發展實體經濟第一、實體經濟制造業第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制造業加快發展。
前期耕耘漸有獲。一季度,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5.4%。特別是在大幅減稅降費背景下,前3個月全市制造業稅收增長54.6%,同比提高50.2個百分點,占稅收增量的89.3%。
轉型升級,含綠量高了
4月15日,又一個長江流域“第一”在宜昌落地。
由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三峽電能(湖北)有限公司、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湖北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宜昌長江三峽岸電運營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為全國內河沿江首家岸電公司。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完善岸電服務,將有效降低長江航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相統一。
這是宜昌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關系的縮影。今年以來,宜昌繼續在生態環境容量上過緊日子,在降低能耗、地耗、水耗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含綠量”。
其中,堅持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新謀劃工業技改項目共計321個,下大力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競爭力。
由此,發展質效逐步提升。在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同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8%,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3.8%以上,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優化。
對搬遷化工企業遺留場地土壤污染問題開展核查,并對全市15家重點危險化學品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和環境隱患抽查,6個化工園區被省確認為合格化工園區。
“我們將深入推進工業技改行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含綠量’。”市經信局經濟師周道青表示,將確保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超過50%,規模工業企業技改面新增25%以上。